【研究】火电企业面临的三种窘境 |
编辑:北京襄阳腾辉电气制造有限公司 字号:大 中 小 |
摘要:【研究】火电企业面临的三种窘境 |
由于电煤价格持续增长,发电煤炭成本持续上升,火力发电企业出现大面积亏损,发电企业的经营状况持续恶化。2010年五大发电集团虽然实现了盈利,但主要依靠非火电业务以及煤炭、金融等非电产业。更让人触目惊心的是,发电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大幅上升,截至2010年底,五大发电集团的负债总额达17502.49亿元,平均资产负债率高达86.03%,已经超过国家确认的红线。个别省份的火力发电厂资产负债率甚至已超过100%,资不抵债,如果不是央企,背靠强大的集团公司,其生产经营早已难以为继。 由于工作的关系,作者经常接触一些发电企业的中层干部,曾经有一位中层干部哀叹道,想不到发电企业竟然会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,更想不到的是,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,发电企业仍然毫无经营自主权,发电企业所生产的产品,无论是价格,产量,还是下一步的发展计划,作为市场主体的发电企业均无自主权。仔细思量,这位同志说的不无道理,我们可以梳理一下当前发电企业所面临的诸多管制: 上网电价。目前发电企业所执行的上网电价执行标杆电价制度,相对还本付息电价、经营期电价,标杆电价是我国上网电价制度的一大进步,改变了同省一机一价的不合理状况,达到了控制发电企业的投资成本的目的,但该制度依然延续了60年一贯制的政府审批制度,发电企业在价格上并无自主权。国务院5号文件《电力体制改革方案》确定的“初步建立竞争、开房的区域电力市场,实行竞价上网;建立合理的电价形成机制,将电价划分为上网电价、输电电价、配电电价和终端销售电价,上网电价由国家制定的容量电价和市场竞价产生的电量电价组成”等目标均没有实现。 电量计划。这是带有极其明显计划经济色彩的一种政策,有人曾经形象将其比喻为“大锅饭”制度。发电企业只要出生(投产),就有被分配口粮(电量计划)。但即使在今天,采用这种“大锅饭”式的电量计划分配方式,仍然没有行业内公认的规则,在这个电量“大锅”里谁吃得多些,谁吃得少些,全凭“掌勺师傅”的“手”。于是乎,“跑”电量计划一度成为了发电企业的常态,当然,这是在发电依然有利可图的前提下。 项目核准。首先我们必须承认,对电力项目严肃、严格的审批、核准是极有必要的,我国电力项目审批非常的细致严格,审批链长,手续复杂,涉及多个部门,项目从报批到核准往往需要数年的时间。但是近年来,大量违规项目的反复出现,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常态,大量的机组未批先建、边批边建,违规项目已经不是个别发电企业、个别地区的个别现象,而是逐渐的成为了一种常态。另外,部分地区为了实现“上大压小”的要求,将一些投产时间并不是很长,正在其青壮年期的15万机组,20万机组纷纷关停。诸如此类的问题,不得不让我们去深思和研究。 这样看来,发电企业目前仍然只有生产产品(电能)的权利,没有对自己产品进行自主定价(电价)、分配和销售的权利(电量计划),不能根据企业实际经营情况、机组状况、能耗和排放水平来自主安排生产,不能自主确定下一步的发展计划(新建项目)。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,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,类似电力这种高度商品化的产品,却依然牢牢控制在政府的行政管制下,纵观国内各行各业,像发电企业一样被管制的如此之严,如此之宽,还真是不多。 |
上一条:国务院加持光伏业 新政组合能否突围 | 下一条:重钢海外并购澳矿成功的背后 |